聖米歇爾山的朝聖者
諾曼地的天氣據專家說(這裡的專家指的是蛙仔)常常都是這樣陰陰的,所以照不出什麼好照片,Wiki上倒是有許多很美的聖米歇爾山的好照片,甚至有網路隨時的攝影機讓人可以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有.
這是海面上的一座小島。雖然很久以前這不是座小島。
他們說很久以前,在它還不叫Mont Saint Michel的時候,它的周圍布滿了蓊鬱的森林。後來因為到目前還不知道的原因,森林沉沒海中,只留下這座花崗岩石材質的巨岩孤單的聳立著。
在漲潮的時候,海水會吞沒原本存在的道路,把它變成海上的一座孤島,遠遠的望著,等著清晨來臨,那重開的道路,為它帶走那蔓延著整晚的孤寂。
到了西元708年,駐紮在當地的歐貝爾主教(Bishop Aubert)三度夢見天使長聖米歇爾(Saint Michel)來到它的夢中,希望他在這座岩山建一座聖堂,
聖經裡提到許多天使,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大天使米迦勒(Michael)及加百列(Gabriel),米迦勒在各地因為拼音的關係而有著不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他叫Michel。其實仔細看來,天堂不是那麼的祥和,為了降服叛變的天使撒旦,上帝派出了許多天使為他作戰,而米歇爾是天使中最有力量的一位,也是上帝所信任的天使長,擅長於作戰。傳說中,為了弭平撒旦統治一切的野心,上帝授與米歇爾重責大任在人間巡邏,因為狡詐的撒旦會化身為各式的形體誘惑善良的靈魂使之出賣靈魂與上帝抗衡。而米歇爾為了獵補邪惡的力量,終年騎乘著火龍尋補一切的罪惡。
(長著天使翅膀,穿盔帶甲的配劍天使長,腳下是他的座騎火龍。傳說中常有人看到騎著龍的一名天使在聖米歇爾山上穿梭著。)
得到神諭的歐貝爾主教果真為米歇爾蓋了一座很特殊的聖殿,而聖殿底下則是一般的一般的居所,到了十世紀,諾曼地公爵查理一世在當地建立了本篤會修道院。時值歐洲戰爭紛亂不斷的年代,因此查理公爵對於這座小島設立了許多軍事上的防禦功能,而蓋上了城牆之後,儼然成為一個遺世獨立的山城。
而這座相傳受軍神聖米歇爾庇蔭的小島,成為了歷史上百攻不破的碉堡。900公尺高的小島居高臨下的俯視一切,斷璧大海成了最天然的保護層,讓這座聖殿經歷了慘烈的宗教戰爭以及英法百年戰爭仍無人可以染指。直到法國大革命,聖米歇爾才被憤怒的農民給攻破,佔據,並被改成監獄。
西元1874年法國政府將這座山城列為國家級古蹟,才讓一切的紛擾歸於平靜,而人們也終於可以靜靜的來欣賞這座可說是神蹟照護著文化寶藏。
遠遠的就可以看見的聖米歇爾山。圖中看見的車子都必須在傍晚六點前駛離,因為屆時海水漲潮,會淹沒到圖中可見的車子的範圍。
已接近門口的聖米歇爾,很宏偉的聳立在每位朝聖者的面前。
剛進門的左方是遊客諮詢中心,可以選擇舉凡英法日德語的服務,不過需洽費。
Mere Poulard—布媽媽蛋包坊,這是一家以法式蛋包出名的餐廳。許多名人都曾經到此用餐並對之絕對的風味讚不絕口。當然法式蛋包跟我們習慣的日式蛋包稍微的不同,這裡的蛋包講求的是在大鍋中打入雞蛋之後死命的攪拌至裡面毫無任何的空氣殘留,然後倒進一個平底鍋裡煎熟,配上各種不同的醬汁聽說自是美味。
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去品嚐這傳說中的美食佳餚,因為太貴了。最便宜的從15歐元起跳,而且還不是蛋包。看一看覺得這蛋包自己也做得出來,呵呵,不想跟錢包過不去。
幾乎每座城堡都有一個護城河,而連接城堡跟外頭的橋通常都是可以收起來的,聖米歇爾的也不例外。
牆上鑲嵌著的聖母像。
四周是一望無際的沙洲。
非假日的聖米歇爾還是有著驚人的人潮,我跟蛙仔挑了一條沒有那麼擁擠的羊腸小徑,山城裡到處是這樣的小道密徑。
山城裡有許多是一般平民百姓的住家,我們沿著無盡的階梯尋找著那傳說中的聖堂。
也有很多像這樣的紀念品店,不過我對紀念品倒是沒有太大的興趣。
沿路上可以看到許多像這樣的水龍頭。
建築物之間有著這樣的一座橋樑,感覺很是浪漫。
有點像洗臉槽。
就是這樣居高臨下的特殊地位,使得聖米歇爾可以有著史上最堅固城池之一的美名。
聖堂到了。外觀的確是不怎麼樣,但是我們是不以貌取人的。
聖堂裡有著許多這樣陰暗的地道,入口都上了鎖,這點讓我跟蛙仔很不能接受。畢竟我們都花了八塊半的歐元,我們都想看多一些東西。我可以理解館方想要保護古蹟的那種用心,但是有些地方比如酒窖我不懂為什麼不能開放,其實他們可以採取在英國博物館的那種保護方式,請專人在各個特殊房間進行看護以及對有疑問的訪客解惑。
屋外有一個很綠意盎然的花園,在迴廊的中央。
很像會議廳的地方,但我們猜可能是修士的禮拜堂或是吃飯的地方。
我一直期待著裡面會有更多的雕塑品,可是,有點失望。
很奇妙的屋頂樣式,ㄟ…而且我手震了。
在一個暗的要命,嚇得我快剉屎的房間,找到這尊布滿灰塵的聖母聖嬰像。
很莫名其妙的出來了。
因為意外的繞了出來,無法再回到聖堂裡,所以只好四處逛逛。
城牆四周有著許多這樣的洞口,據專家表示,這裡的專家指的是蛙先生,這是用在槍口上,火槍手從洞口監視的下方入侵的敵人,居高臨下的給他們致命的一擊。
山腳下的巷弄充斥著許多店家,吸引著遊客駐足。
教堂旁的小墓園。
----------------------------分隔線---------------------------------
St. Malo
濱海的聖馬婁是英法對峙時的兵家必爭之地。
舊城牆
從城牆上往海上望去,有兩座緊鄰著聖馬婁的小島。而很快的,在下午四時不到,這兩座小島與聖馬婁之間的聯繫也會因為漲潮而消失。
要到小島時經過的一座古井,井口已經用鐵絲網封起來了
海邊的天然游泳池,當然現在是冬天,不建議下水。
是的,很多法國的土地都曾經被德國人在佔領時改建為碉堡,這兩座小島也不例外。佔著極優的地理位置,讓德國人很方便挖了許多的壕洞。
在大島旁的小島,但我們抵達時已經臨近漲潮時刻,所以小島已經關閉,不過據專家表示,這裡的專家仍然是蛙大爺,裡面就是一般的城堡的樣子。
通過舊城牆的螺旋梯子就可以進到城內
城內一隅
法國的招牌沒有像台灣的這麼霓虹閃爍,可是各有特色。
看到城中心有一個很可愛的小公園
所以跟蛙仔買了點心到公園稍做休息。蛙仔買的的開心果糕,味道普普;我的則是類似可頌加上焦糖。
--------------------分隔線------------------------
Dinard—聽說是法國有錢人呆的地方,不過看起來真的是很普通,所以就沒下車了。據專家說,因為海岸都因為有錢人而被封了起來成為有錢人的私人住宅海灘,所以我們這些窮酸鬼無緣一見這紙醉金迷的地方。
很一般的街道
----------------------------分隔線---------------------------------
Dinan—也是很有名的一個小鎮。
有點城外的停車場,要巡遊迪農這個城市可以從此開始。
後方的城樓是安妮公主送給迪農地區的禮物。
教堂前有很奇妙的一座凱農炮。
在石頭屋上的木條屋建築,很是特別。
靜靜的一動也不動的在庭院深處觀察著我們的黑貓。
內部散發著一股霉味的教堂
英式花園:字面上是這麼翻譯的,不過我看不出哪裡英式,更看不出他憑什麼稱自己是花園。
過了花園是一個很宏偉的輸水道。在南法有一個更宏偉的,不過這個對我來說已經很震撼了。
從城牆上往下望
遠處的一座小橋
右邊的是誇張的輸水道,左邊是可愛的小橋。
近看小橋
橋邊特色建築